找到相关内容177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人间净土、龙华三会

    最后所提的法眼,当是指大乘地上菩萨欢喜之果位无误也!《正法华经乐普贤品》亦云:“临寿终时面见千佛,游在吉安不堕恶趣,寿终之后生兜术天,适生天上,八万四千诸玉女众,往诸其所鼓诸伎乐,而歌功颂德,在...孤独园,亲自听闻佛陀演说未来弥勒菩萨下生娑婆世界百亿个南阎浮提、成佛、度化众生的故事。《弥勒下生经》中云:“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,尔时阿难偏露右肩、右膝著白佛言:如来玄鉴,...

    慈德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2049355.html
  • 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观音经典向中国的传播(上)

    我身如观世音毕竟信故;二者生恭敬心,如彼功德我亦毕竟得故。毕竟知者,决定知法界故。法界者名法性。彼法性入菩萨,能证入一切诸佛菩萨平等身故。平等身者,谓真如法。是故受持六十二恒河沙佛名,受持观世音...放大光明,住其人前,为说甚深十二部经。其人闻已信解,发无上道心,经十小劫,得入。  (8)下品中生︰谓毁犯五戒、八戒、具足戒,偷僧祇物,不净说法,无有惭愧;命终时,闻阿弥陀佛十力威德,罪灭往生,经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2754544.html
  • 中国古代佛教史简编

    八十亿微妙功德。照一般佛教说,从凡夫修到菩萨位,要经一大阿僧祇劫。一大阿僧祇劫据说是万万力忆,万忆为兆,一个阿僧祇是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劫(世界成坏一次为一劫),修成菩萨可谓烦难之极。净土宗却说只要一念阿弥陀佛,迟则七日,快则一日,速生净土,即是八地上菩萨。据说,大乘菩萨分十地念佛一声,即成八地上菩萨,可谓快速之极,却不知要做那九地萨,十地萨又该怎样念?  净土宗称人类世界为秽土,说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75456153.html
  • 太虚大师的中观思想

    观心空,上忍即心境俱空。世第一乃上忍末最后一刹那,由此即入真见道,谓一切分别相都不可得,引生一切法毕竟空无相之智慧。入真见道,即证出世圣果,二乘钝根见我空而入,二乘利根亦见法空而入。大乘菩萨见一切法...太虚大师的中观思想   方 兴   一、前言   虚大师一生的学行,得力于般若。于1907年冬,在浙江省慈溪县汶溪西方寺阅藏,读《大般若经》。“一日忽然心境顿空,而一刹那间回观身器如幻如影,《...

    方 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3256531.html
  • 唯识学存在论及若干难题评析

    修道人由凡人圣的转折点是见道。大乘见道是五分别智证真如,一般都说,见道时一无所见、一无所得。那么,这是否意味着在见道时识也根本不存在了?并非,因为第八识不可能中断。据理分析,菩萨虽因见道而人圣位,但...指出,器世间是众生各自变现,其要点有二:一是自变,二是由共相种子变现。   关于自变,《成唯识论》指出:各地众生各自变现各地的器世间。具体说,器世间存在于欲界和色界四禅天共五中。众生某一世生到欲界...

    林国良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4257979.html
  • 昙鸾法师净土思想探微

    引用龙树《大智度论》做为譬喻,阐明文义。龙树菩萨菩萨的身份往生净土,大为激发他求生净土的好乐。他在《赞阿弥陀佛偈》中,这样赞叹“本师龙树摩诃萨,诞形像始理颓纲,关闭邪扇开正辙,是阎浮提一切眼。...》中云:“观佛本愿力,遇无空过者,能令速满足,功德大宝海故。”昙鸾解释为:“依本法藏菩萨四十八愿,今日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,愿以成立,力以就愿。愿不徒然,力不虚设。力愿相符,毕竟不差。”由于法藏菩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3761764.html
  • 现代中国佛教的反常规倾向

    内容大体如次:  (一)就正法的传承而言:「正法能传,赖真师承。真师承者,渊源于印度也。佛后真师,龙树、无着。位皆初,说法独正。何以故?……菩萨有漏种隐,无漏种现。无漏种现,乃所谓正法也。」  ...中国佛学主要以「佛德本具论」为思想基础,这种思想落实到实践层面,往往会偏尚急求实证,而忽略布施利他的菩萨行。因此他也极为强调初期大乘佛法中的菩萨道精神。可见,这些思想家一致想将中国佛教导入关怀世间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54862283.html
  • 佛教死亡观

    进入无余涅盘,或是大乘菩萨证到菩萨、八菩萨、十菩萨乃至于成佛,生命仍然持续著,并没有结束,还在世间来来去去,心却不执著有来来去去。这是一个了生死的解脱者的状态。  毗婆沙宗的业感绿起观  我们...存在的,只不过没有去跟可燃物相结合,它是无始无终的,一旦訑再进入其他可燃物,就可以重新燃烧三逗好比证得以上的菩萨,不断回到娑婆世界动修波罗蜜,广度众生,尤其是第八不动以上的菩萨,尽管可以不再轮回: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4864489.html
  • 部派时代的菩萨

    不是声闻行者所能及的了。后代大乘佛法,对这亦有异议:如唯识说,菩萨,智慧超过二乘;而中观说,六前的菩萨,只可说是功德,胜于声闻、缘觉,智慧亦胜二乘,要到远行后。可见这在大小乘中都有异说。  ...佛教高度发扬时代,共所了解的菩萨与部派时代的菩萨,在程度上有著很大的不同。换句话说,部派时代,不论那派系所说的菩萨,都不是像后代大乘所说的文殊、普贤、观音、势至、藏等大菩萨,因为这些大菩萨,在大乘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0465948.html
  • 四加行(二)

    百分之百接受,如果对上师的话有一丝一毫怀疑,就下无间地狱。”誓约是这么的大。  开悟与止观  有人瞥见空性就以为自己已经开悟了,以为自己已经是二果、三果、四果或是菩萨,没有佛法的正知见很容易产生这种情况...空义。悲心为什么那么重要?在佛教里悲心是很重要的。我们说大悲心,我们说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,因此修行悲心很重要。南传佛教将慈悲喜舍当作修禅定的业处,所谓业处,意思是禅观对象,禅观就是打坐时心要怎么用功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1568037.html